丹佛更衣室里静得能听到冷气系统的嗡鸣,贾马尔·穆雷把毛巾盖在头上,阿隆·戈登盯着战术板一言不发,而角落里的 locker 前,小迈克尔·波特(Michael Porter Jr.)双眼微红,声音沙哑却清晰:
“我让我的队友们失望了。”
几个小时前,丹佛掘金队在主场吞下了一场令人扼腕的败仗,系列赛的大比分被改写,他九游娱乐们已被逼至悬崖边缘,而比赛最后关头,波特本有机会成为英雄——一记空位三分,一道他整个职业生涯都再熟悉不过的弧线,这一次却弹框而出。
“那个球,”波特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重复道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话筒,“我训练中投过一万次,在我家后院,我投过十万次,但当我最需要它进去的时候,我投丢了,这是我的责任,我让所有信任我的人失望了。”
更令人动容的是,在极致的自责之后,这个年轻人眼神里的火并未熄灭,他抬起头,看着满屋的记者,仿佛透过镜头在对每一位队友和球迷说话:
“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我们就不能放弃,系列赛还没结束。”
比赛的过程如同一场拉锯战,双方交替领先,最大分差从未超过十分,掘金队展现了作为卫冕冠军的韧性,在第四节一度落后的情况下,凭借约基奇(Nikola Jokic)在内线的无解表现和穆雷(Jamal Murray)的犀利突破,在终场前一分钟将比分扳平。
随后的一次成功防守让掘金获得了绝佳的领先机会,球经过几次传导,完美地找到了借助掩护兜出至左侧45度角、完全无人防守的波特,接球,起跳,出手——动作一如往常般流畅优美,全场观众都已起身准备欢呼,但篮球却重重砸在后筐,高高弹起。
对手抢下篮板,叫了暂停,并在最后时刻完成了一记高难度的抛投,带走了胜利。
“篮球就是这样,”掘金主帅迈克尔·马龙(Michael Malone)在赛后试图为爱将减压,“一次投篮决定不了一场系列赛的成败,我们有很多地方本可以做得更好,防守篮板,失误控制……把这些归咎于最后一次投篮是不公平的,迈克尔是我们家庭的一员,我们赢在一起,也输在一起。”
波特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肩上,更衣室里,他是最后一个脱下球衣的人,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,接受了每一位走过他身边的队友的鼓励,穆雷拍了拍他的头,约基奇则在他身边坐下,低声交谈了很久。
“尼古拉只是告诉我,要继续投篮,”波特回忆着对话,“他说,‘如果你下次还是大空位却不投,我会更生气。’这就是队友的支持,他们依然相信我,这让我更觉得我必须为他们打得更好。”

这种从极度自责到重燃斗志的转变,恰恰定义了职业体育的魅力,它不仅仅是身体天赋的较量,更是心理韧性的终极考验,波特职业生涯一路走来,并非一帆风顺,大学时期的腰伤让他的选秀顺位跌落,早期职业生涯一直与持续的伤病作斗争,但他每一次都挣扎着回到了球场,并最终成为掘金冠军拼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“放弃这个词,从来不在我们的字典里,”波特继续说道,语气愈发坚定,“我们是一支从逆境中爬出来的球队,我们经历过更糟糕的局面,现在的情况很艰难,但远未结束,我们更衣室里每个人都相信,只要还有一场比赛要打,我们就有机会。”

对于掘金队而言,他们的确拥有这样的资本,他们的核心阵容经历过总决赛的洗礼,拥有联盟最有价值的球员约基奇,他可以在任何夜晚主宰比赛,他们还有在大场面下从不手软的穆雷,以及,他们拥有像小波特这样,即使今夜投丢了关键球,但整个赛季都以致命射手而闻名的球员。
系列的下一场将移师客场,在那里,环境会变得敌对,气氛会令人窒息,但波特和他的队友们明白,唯一的出路就是团结一致,迎难而上。
“我们会看录像,找出问题,然后踏上客场,”波特说,“我们知道该做什么,我们要为彼此而战,为仍然相信我们的球迷而战,我们会拼尽最后一颗子弹,我向你保证。”
当被问及他将如何准备下一场比赛时,波特终于露出了一丝短暂的微笑。
“明天训练馆开门吗?我会第一个到,我会一直投,直到我的手臂抬不起来,那个球,下一次……下一次它一定会进。”
夜色已深,丹佛城逐渐沉寂,失败的苦涩依然弥漫,但希望的种子已在最艰难的土壤中悄然种下,更衣室的灯光熄灭,但明天,太阳照常升起,训练馆的篮网仍将再次摇曳,因为只要终场哨声还未响起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战斗就绝不会停止。
小波特和他的掘金队,他们的赛季,现在正系于这最后一线希望之上,而历史告诉我们,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。




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