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不起眼的击剑馆里,每天清晨六点,总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身影,他九游娱乐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花剑,步伐稳健地重复着弓步、冲刺、格挡的动作,汗水浸湿了他的护面,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年轻人般的锐利光芒,这位老人名叫李国华,今年70岁,退休前是一名机械工程师,他有一个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狂的梦想——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。
“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要折腾?”李国华擦去额角的汗珠,声音洪亮地说道,“但击剑让我感觉活着,我的目标很明确:站上世锦赛的舞台。”他的话语在剑馆里回荡,伴随着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,仿佛在向时间发起挑战。
迟来的剑客梦
李国华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三年前,2019年退休后,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,他过着带孙子、下棋、逛公园的典型退休生活,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场国际击剑比赛,那位年近五十的法国选手在赛场上矫健的身影,瞬间点燃了他内心深处未曾熄灭的火花。
“我年轻时在工厂就喜欢运动,但从未接触过击剑。”李国华回忆道,“那天晚上我失眠了,一直在想,为什么老年人就不能追求刺激的运动?”
第二天,他便开始在网上搜索北京的击剑俱乐部,大多数俱乐部婉拒了他的试课请求,认为老年人练习击剑风险太高,直到他遇到现在的教练,28岁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张明。
“李老先生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们都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。”张明坦言,“但他坚持完成了两小时的基础训练,那种毅力让所有年轻学员都自愧不如。”
科学训练打破年龄界限
在张明的专业指导下,李国华开始了系统的击剑训练,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,训练计划经过了特殊调整,每天清晨,李国华先进行半小时的热身运动,重点活动关节和拉伸肌肉,随后是基础步法训练,包括前进、后退、弓步等动作,下午则进行技术练习和实战对抗。
“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自然不如年轻人,但击剑不仅仅依靠体力。”张明解释道,“经验、战术意识和预判能力同样重要,这些正是李老的优势。”
为了弥补体能上的不足,李国华还自发增加了体能训练,每天下午,他会在家进行核心力量练习,包括平板支撑和轻量哑铃训练,周末则前往香山进行登山锻炼,增强心肺功能。
“我的医生最初反对我练习击剑,”李国华笑道,“但三个月后的体检显示,我的血压、血脂和骨密度都有了明显改善,现在他成了我的头号支持者。”
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考验
李国华的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最初,家人对他的决定忧心忡忡,儿子李强回忆道:“第一次看到父亲穿着击剑服,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,七十岁的人,万一摔倒怎么办?”
然而李国华的坚持逐渐打动了家人,他制定了详细的安全计划,包括佩戴全套护具、严格控制训练强度、定期体检等,半年后,当家人看到他在市级老年运动会上夺得花剑亚军时,态度从担忧转为自豪。
“现在我父亲的精神状态比退休前还好,”李强说,“他甚至教会了我八岁的孙子基础击剑动作,祖孙三代经常一起锻炼。”
在社会层面,李国华也面临着各种声音,有人称赞他的勇气,也有人质疑他哗众取宠,面对这些,他总是平静回应:“年龄不应该成为追求梦想的障碍,如果我能在世锦赛上展示中国老年人的风采,那所有的努力都值得。”
国际舞台的曙光
随着技艺日益精进,李国华开始参加各类击剑比赛,2021年,他在全国老年击剑邀请赛中获得花剑组冠军;2022年,更是在亚洲大师击剑锦标赛上闯入前八,这些成绩让他看到了参加世锦赛的可能性。

根据国际击剑联合会的规定,世界击剑锦标赛设有 veterans 组别,按年龄分为50-59岁、60-69岁和70岁以上三个级别,李国华的目标是参加2025年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锦赛 veterans 组比赛。
“如果成行,他将是中国首位参加世锦赛的70岁以上击剑选手,”中国击剑协会老年人体育委员会主任王建军表示,“李国华先生的故事正在改变人们对老年人运动的传统认知。”

李国华正在为资格赛做准备,他需要在全国选拔赛中取得前两名的成绩,才能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,为此,他增加了训练强度,每周训练六天,每天四小时。
银发浪潮中的一抹亮色
李国华的故事并非个例,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高质量、多元化的退休生活,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,中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老年人已超过1.2亿,其中参与传统意义上“年轻人运动”的比例逐年上升。
“李老先生代表了一种新的老年生活方式,”社会学教授刘美兰分析道,“现代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被动养老,他们渴望继续实现自我价值,挑战社会对年龄的刻板印象。”
在李国华的带动下,他的击剑俱乐部已经招收了二十多位老年学员,组成了一支“银发击剑队”,每周三下午,这群特殊的剑客都会聚集在剑馆,切磋技艺,交流心得。
“我们计划明年组队参加国际老年击剑比赛,”队长赵爱国,一位67岁的退休教授说,“李老让我们看到,年龄只是数字,激情和梦想没有保质期。”
梦想照进现实
距离世锦赛资格赛还有三个月,李国华的训练进入了最关键阶段,除了技术打磨,他还在学习英语日常对话,为可能的国际比赛做准备。
“我最喜欢的击剑运动员是埃多阿尔多·曼贾罗蒂,他职业生涯获得了13枚奥运奖牌,直到42岁还在参赛,”李国华如数家珍,“而我70岁才刚开始,这让我感到兴奋而非恐惧。”
击剑馆的墙上贴着他的训练计划表,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日的训练内容和进步,在“世锦赛倒计时”的标题下,他用红笔写下了一句格言:“剑不老,心更年轻。”
每当有人问及若未能入选将如何,李国华总是坚定地回答:“重要的不是结果,而是追求梦想的过程,只要我还能拿起剑,就会一直站在剑道上。”
夕阳西下,训练结束的李国华仔细地擦拭着他的剑,动作轻柔而专注,那把剑在余晖中闪着温暖的光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勇气、梦想和不服老的故事,在即将到来的世锦赛舞台上,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位中国老人的身影,用手中的剑,划破年龄的界限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






发表评论